查看原文
其他

出门去彭浦

银河制造 银河制造纪录影像
2024-09-05

长途跋涉去往彭浦新村。

这个地名我很早就知道了,难得有机会去见识一下,不过实地看过之后,也有点小失望,因为作为新中国第一个工人村,自然也在新时代成为了新面貌。

国家历史在前进的时候,普通人的生活是无法作为遗迹的。


维基百科介绍:

彭浦新村中华人民共和国上海市最大的居民住宅区之一,也是上海第一批工人新村,位于静安区的最北端,东起江杨南路,西至少年村路,南沿走马塘,北至北长浜,面积5.1平方公里。设有彭浦新村街道临汾路街道两个办事处,有53个居委会,户籍人口18万,常驻人口超过23万。彭浦新村成立于1958年。彭浦二字来源于彭越浦。

彭浦新村原来是一片田野。清朝中叶后相继形成颜家宅、杨家宅、塔水桥、翔前宅和香花桥等18个自然村落。中华民国13年(1924年)后,在今平顺路以东,广州肇庆人士在此建起了一座名为广肇山庄的墓地。民国25年(1936年),修筑连贯大场江湾场中路。民国34年(1945年),彭浦新村区域属于宝山县大场区第二保、第十六保和江湾区第九保、第十六保的部分区域。民国38年(1949年)中共接管上海前夕,彭浦新村区域有32个自然村庄,人口近万人。

20世纪50年代,在走马塘以南建立了彭浦工业区。1958年,彭浦工业区在场中路以北、共和新路以东、平顺路以西、闻喜路两侧建起了56幢职工宿舍,建筑面积达16.9万平方米,迁入1200多户职工家庭,形成了最早的彭浦新村(彭浦一村)。1965年,电影《年轻一代》外景在彭浦新村开拍。到1978年,居民住宅发展到397幢,建筑面积42万平方米,入住居民6000多户,人口增加到23000多人,同年彭浦新村正式划归闸北区。1975年6月11日,邓小平前来彭浦新村参观。1984年,原属宝山县的江扬村、胜利村划归彭浦新村街道。到1985年,上海市机电一局岭南路临汾路一带建造住宅90多幢,分配给2300多户职工7000多人居住。1985年起,闸北区住宅办汾西路阳曲路保德路一带又建造起120多幢住宅,安置铁路新客站苏家巷公兴路17弄、怡兴里等地的动迁居民4500多户13000多人。1988年起,虹口区住宅办在汾西路、阳泉路、保德路一带建造住宅130多幢,安置虹口唐山里香烟桥四平路等地的动迁居民4700多户14000多人。至1993年底,彭浦新村已建成居民住宅250万平方米。1993年以后,闸北不夜城成都路高架轻轨明珠线等工程建设动迁居民入住彭浦新村。


沿着已经变成地铁的共和新路,沿路上居然全是山西的地名,临汾路,阳曲路,汾西路,基本上都是以山西的国营煤矿命名的。对于一个在山西挖过煤的老西儿来讲,在上海出现的地名也成了唯一的慰藉。

附近的小区大楼都已经变成了县城小区的风格,人来人往也不是很多。旧时的生活已经不复返,只有一些街道被时代冲刷过后留下来名字。

三个小时过去,三个小时回来,从金山的渔民地穿越整个上海到北区的工人阶级后代,这一个上海,就不是什么文艺小资的城市一角了,而是十里洋场从农田到工厂再到新世纪。

所有的一切都是上海。

路上我在想,什么是上海呢?狭隘的时候,你就觉得,我有我的城市风格,你有你的城市风格,我们针锋相对,然而换一个视角发现,这个城市是如此的包容,从来没有谁就是主宰,你有你的地盘,我有我的文化,一条街上都可以看到。

这一点,全中国没有一个城市做得到。


路上很多地方下过雨有了积水,阳光暴晒在上面,我脑子里突然晃出一个念头:下过雨的城市,或许比人还更有人情味吧。

于是又写了一首诗。


下过雨的城市或许比人更有人情味吧

昨夜的城市啊

又被大雨打湿

失踪的泥土回家了

失踪的泥土变得又黑又亮


工地停止了施工

钢铁和水泥不再怒气冲冲

它们悄悄发芽

锈掉的枝条扭出呻吟声

很安静,很安静


春天是倾倒的湖

纠缠的浮萍在道路上浮浮沉沉

她抬起脚

在温暖的地面上游向车站

她抱着他

唱着鱼儿的咿呀


太阳出来

城市又凝固了

干枯的鳞片从身上落下

鱼儿啊,她的衣服比铁还硬

她的鳍,抓不到空气了


他提着一桶油

还有一袋子蔬菜

沿着时光的缝隙

回到那坚硬的家


他们用锁链牵着一条小鱼

小鱼不愿意回家

她说,爸爸,妈妈

看,这里下雨了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银河制造纪录影像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